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窑洞窝窝头

窑洞窝窝头

关键词:窑洞,窝窝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靖边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jblxl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07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趴在火车窗口看外面的风景。
    远远的,看见对面的黄土坡上有一些参差错落的洞口,我知道,那就是北方主要民居之一——窑洞了。
    同行中有一位六岁的小女孩,她指着那些洞口问:
   “那是什么呀?”
   “那是北方人住的房子呀,叫窑洞。”
   “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洞里?
   “窑洞可好呢,冬天暖和夏天凉快,住里面不用买空调哦。”
   “洞口那么小,他们是怎么进去的,像小狗狗一样爬进去吗?”
   “洞口可大呢,因为我们隔得远,才会感觉小啊。”
   “哦!我也要住窑洞!”
   “下火车了,我们就去住窑洞。”
    窑洞,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。资料介绍:山区丘陵地带的贫苦人家多依向阳山崖挖土窑洞,常为一明两暗形式。虽然采光差点,但冬暖夏凉,收拾得干净利落,倒也不失为一个温馨宜人的生活环境。有的土窑前面装修砖石门脸,有的只用黄泥或白灰抹个门面,木构门窗,糊的白麻纸上贴上鲜红的窗花,门口爬一两串丝瓜葫芦,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风情。
    小说上读到过,电视里偶尔也见过,可就是没有身临其境。这一次,一定要进去窑洞看看,才不虚此行啊。
    从太原到大同。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行驶,远远望见前面的路旁有几孔窑洞。我兴奋起来:进去窑洞的愿望终于有机会实现了。在我和另一位女士的极力撺掇下,团长同意司机停靠一会儿,大家下去看看。
    走进第一家窑洞。这是一孔两洞窑。窑门虚掩着,从窗户望进去,里面有一个人躺在炕上抽烟。我们敲门,敲了好一阵,始终没反应。顾不上礼貌了,推门而入,走进里间。主人从炕上爬起来,是一个40岁上下的男人。跟他说话,他憨厚的笑着,嘴里咕哝着我们听不懂的词句。一铺大炕,堆放着一大摞被褥,应该是一个有很多人口的家庭。问他老伴呢,他摇头;问他孩子,还是摇头;又问,可以看看你的窑洞吗?这次他点头了。窑壁用细细的黄泥抹过了,平整而光滑;有许多农具锨、镐、锄等等,杂乱的摆放着;外屋有两盘灶,靠里的那盘堆放着一些小家什,碗啊,瓢啊,篮啊……靠外的一盘安放着两口锅,揭开大锅的锅盖看看,干爽裎亮;旁边的小锅(有我们南方盛汤的碗那么大)里,窝着半锅水(我们以为这个小锅是专门用来温水的,后来听北方的朋友说,这是用来炒菜的。呵呵!这么一小锅菜,还不够我一个人吃呢!)。调皮的孩子拉起了灶前的风箱,团长急忙说:“别动!会把火拉燃的。”我有一点不信,很想试试,可是不好意思动手,只得怏怏作罢。
    告别主人,走出窑洞,走到外面的路上,团长说,这是一户光棍;又说,这一家有两个窑洞,条件还是不错的。我奇怪了:既然条件不错,为什么会打光棍呢?同时也有一点不甘心:我千里迢迢来到北方,就看了一个老光棍的窑洞啊。于是假装听不见背后团长喊上车的声音,伙同一位女士以及她的小女儿向一家看上去很气派的窑洞跑去。
    这一户窑洞人家,有一个大大的院子。走到院门前,却只能望而怯步了——院子里有一条大大的狗,冲我们龇牙咧嘴的吠叫着。虽然是拴着的,那跳上窜下的气势也足以威慑我们了。这是一孔三洞窑,从左边的窑洞里走出来一位40岁上下的妇女,身后还跟着一条白色的小哈巴狗。看见我们这些不速客,那妇女有一些惊讶,随即喝住狗,冲我们微笑着。我用普通话跟她打招呼:“您好!可以参观一下您的房子吗?”她不说话,但连连点头。我们走进窑洞,男主人坐在炕上抽烟,看见我们进来,赶紧站起来,脸上露出和女主人一样憨实可亲的笑容。显然,他听见了我们说的话,看样子并不反感我们的冒昧造访。
    这是一间很讲究的窑洞,墙上贴着淡蓝色的壁纸,给人的感觉很温馨。一块布幔把窑洞隔成里外两间,外间是一铺大炕,炕上铺着色彩亮丽的炕布,被褥看上去也很干净,我都忍不住想要上去坐坐了。里间是厨房,有一盘干净整洁的灶。我们的眼珠被碗里一些黄黄白白的东西吸引住了:黄的形状像馒头,大概就是北方有名的窝窝头吧?两位主人微笑着示意,可以尝尝!我们也就不客气了,拿起一个,掰成两半,一人一半,送进嘴里,绵软,筋道,甜香里略有一点点微苦。我问女主人是用什么面做的,她打开地上的一条口袋指给我看。里面是一些黄的面,跟我们南方的高粱面有些相似。男主人用不太好懂的山西话告诉我,那叫“SHU”:是黍还是菽?我没有弄清楚。后来还是一位北方的朋友告诉我,应该是“黍”,她们老家把黍做的窝窝叫“粘窝窝”。白的东西成薄薄的条块状,透明的,像南方的凉粉。我们问是不是凉粉,男主人连连点头,递给我们筷子,并从碗柜里端出小半碗黑的液体出来,示意我们可以蘸着吃。尝一尝,味道很不错的。
    我们又参观了他们的另外两间窑洞,平整的地面,漂亮的壁纸,崭新的家具,裎亮的大玻璃窗——这应该是一户殷实的窑洞人家。
    电话响起来,是催我们上车的。临走,我掏出一张纸币,想要买下碗里的两个窝窝头。女主人笑了,推开我递钱的手,用一个塑料袋装着那两个窝窝头,塞进我们手里。我们道谢,跟主人告别。两位主人还是那样憨实的笑着,送我们到门口。早就听说北方人大方爽利,眼见为实,所言不虚啊。
    回到车上,两个窝窝头分成很多小块儿——就连那个老成持重的导游小姐也笑着说:“给我一块儿,我也还没有吃过地道的农家窝窝头呢”。
    津津乐道于窑洞的漂亮、窝窝头的好吃,有男士调侃:“把你们嫁到北方住窑洞,吃窝窝头干不干?”我微笑不语:北方的窑洞漂亮,可是我喜欢我南方江边的蜗居;北方的窝窝头好吃,我还是习惯南方的大米饭。越鸟巢南枝,此生,我只能是一棵“受命不迁”的橘树了。来世,家在中国,无论长江还是黄河!
    再见了,窑洞!再见了,好客的主人!我会永远记得那块窝窝头,永远怀念那亲切的笑容!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手机:13325415397 传真: 邮箱:sxjbwy#163.com
地址:长城路与龙山路十字向西200米(市政所强排站隔壁) 邮编:7185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靖边县飞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