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靖边:一路高歌面貌新

  • 照片里的他。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52322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6/3/17 9:12:31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靖边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光伏产业发展欣欣向荣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标准化育苗基地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制图\贺晓瑜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电瓶车运送自动化包装好的产品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职业教育提升学生动手能力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靖边县医院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蒸蒸日上的靖边西新城区建设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一台大型农机具正在作业。



    “这五年,我看见县城南面山上的风车一天比一天多,现在都快把山占满了;县城西区的道路宽敞,高楼越盖越多,听说还要修个运动公园;杨桥畔以前的荒沙梁现在成了个大工厂;新闻上说东坑去年有农民靠种地一年挣了100万元,这在五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神话;县城街上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……”提起靖边县“十二五”的变化,该县的一位退休老干部滔滔不绝。

    回望靖边县的“十二五”,一组组鲜活真实的数据,一件件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实事,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、幸福祥和的画面呈现在眼前。2015年,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.84亿元,是2010年的1.1倍;完成财政总收入106.28亿元,是2010年的1.9倍;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.7亿元,是2010年的1.6倍;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577元、11058元,分别是2010年的1.74倍和1.9倍,均超过全省、全国平均水平;县域经济实力位居陕西省前列、西部十强。

    县域经济转型升级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 农业蜕变、工业崛起、第三产业方兴未艾

    “‘十二五’期间,靖边大力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,积极推广节水灌溉、机械化耕作、标准化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,使农业产业化、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;工业方面,立足油气煤盐等资源优势,初步构建起了石油天然气、能源化工、新能源等核心工业体系,截至目前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53户。”该县发改部门一负责人介绍,2015年,靖边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到24.8%,较“十一五”末提高了12.4个百分点,产业结构调整逐渐趋于合理。

    3月8日,从靖边县城沿着307国道进入东坑镇,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个大白菜雕塑屹立在路旁,格外显眼,这里就是靖边县东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,该园区也是靖边县培育优势项目、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。

    “十二五”时期,靖边县农业现代化初显峥嵘。该县立足农业区位和产业特色优势,走上了农业园区引领带动支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路子。目前,包括靖边东坑现代农业园区在内,该县共布局建起了涌泉居现代农业园区、红墩界、席麻湾、梁镇黄蒿塘等特色农业园区,引进10余家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,建成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近2万亩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,靖边县不断探索转型、升级跨越,现代农业已经进入“园区时代”。

    据统计,截至“十二五”末,靖边县已建成省市县级农业园区32个,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0家、龙头企业26家、家庭农场164个、种养殖大户487家。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2.3万亩,玉米种植面积44.6万亩,马铃薯种植面积24.5万亩,羊子饲养量202万只,生猪饲养量40.6万头,粮食产量21.7万吨。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2.5%,位居全市第一、全省前列,正在争创全国农机示范县。该县还被列为“全国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”“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”“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认定试点县”“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”。

    “工业强县”是靖边县发展经济的首要战略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靖边油气产业已由单一的油气开采和加工向下游产业链延伸,能化园区建成了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,被国家发改委和联合国等组织确定为“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”,成为延长集团进军煤化工产业,进行煤油气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性工程;延长煤油共炼试验示范项目试车成功,已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,为成品油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;榆林炼油厂已建成加工能力达千万吨级的国内大型炼油厂,15万吨重整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成,对优化炼油结构、实现油品质量全面升级、提高炼化板块炼油加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   2015年,该县生产原油311万吨、天然气22.8亿立方米、液化天然气6.29万吨、加工原油432.3万吨、烯烃产品81.8万吨。该县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,2015年,全县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140.3万千瓦,新能源产业发电量达12.7亿度,率先建成了全省首家“百万千瓦新能源示范县”,位居“全国新能源百强县”第五位。同时,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步伐加快,榆横矿区(南区)总体规划和华电泛海红墩界2×660MW煤电一体化项目已通过中咨公司最后一次评审,目前已上报国家能源局待批。该县还以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,在建材加工、有机肥料、轻工业、塑料加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,先后引进了一批新项目、好项目,有力促进了靖边地方传统工业升级。

    靖边县第三产业方兴未艾。小河会议旧址、龙洲丹霞地貌景区、统万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等一批重要旅游景区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,商贸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。2015年,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.73亿元,实现年均11.8%的快速增长。“靖边县一大批文化旅游特色项目迅速崛起,吸引了不少专家的关注和国内外游人的青睐。”该县旅游部门一工作人员介绍,去年,靖边县各景区和农家乐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,较上年同期增长50%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亿元。

    此外,靖边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已在省发改委备案立项,征地工作全部完成,即将全面启动建设;太中银铁路靖边煤炭集运站一期工程、康隆国铁物流中心等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。随着这些项目的加快建设,必将给靖边的文化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,带动靖边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。

    3月9日,在靖边华伟塑业有限公司的塑料薄膜车间,密集的生产线上,机器不停地转动,塑料颗粒被融压成一定规格的塑料膜,再经过一系列挤压、分割等工序,最后被加工成塑料薄膜或是其它农资用品。

    “靖边华伟塑业有限公司是陕北地区首家塑料薄膜加工企业,在靖边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内成功投产运营,填补了靖边县乃至陕北地区塑料薄膜生产的空白。”靖边县招商局负责人任小春介绍,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塑料薄膜吹塑成型工艺,概算投资4500万元,可年产3万吨农用聚乙烯大棚膜、地膜、滴灌带、水龙带等塑料产品,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。

    该公司只是过去五年靖边县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去年,该县纳入税源监控管理的商户共有15534户,其中企业4534户、个体11000户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91.84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2.6倍,占县域生产总值达到22.3%;实现利润总额比“十一五”末增长167.2%,上缴税金增长96.06%。累计创建省级名牌商标29项、省级名牌产品9项、国家级专利认证7项、自主进出口经营权7项,分别比“十一五”末增长24项、6项、5项和5项。

    城乡一体化发展快速提高 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 全县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,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.5%

    “海则畔移民二区从2011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以来,已累计完成投资5.2亿元。”靖边县扶贫办副主任白治云介绍道。去年8月,靖边县海则畔移民二区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首期移民房已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分配至白于山区居民手中,852户居民将喜迁新居,其中532户已开始装修入住;

    龙山路是靖边县东西走向的一条主干道,拓宽改造工程竣工后,去年又对道路进行了绿化亮化,路容路貌大大改观,这条路的成功拓宽改造,大大提升城市功能,从根本上缓解了靖边县城交通拥堵大难题;海则畔、龙山路的变化是靖边县“十二五”期间城市承载能力增强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、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快速提高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的一个缩影。

    过去五年,靖边县坚持按照“提升、改造、完善、配套”的总体思路,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,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。五年中,该县先后建成主次道路25条60公里,居民生活巷道40余条约40公里,城市桥梁5座;铺设城市供水管网114公里、天然气管线749公里,自来水覆盖率和气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6%和80%以上,大大提高了城市日常生活保障能力;建成300吨/天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和3万吨/天污水处理厂各1座,公共停车场2处,公益性广场8处,县城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

    如今,靖边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快速提高。该县依照“东进西扩、南联北拓、中心提升”方针,推进县城东西新区开发建设。一大批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先后建成和内外基础设施的顺利推进,一大批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,有效提高了西新区的聚集能力和人气吸引力。该县还大力推进延长集团生活基地建设,奠定了东新区发展的基础。县城东西主干道龙山路、火车站至东坑农业园区道路等城乡道路建成通车,综合文化广场全面开放,五台森林公园基本建成,西新区市政道路、北大街中段等亮化、绿化工程竣工投用,显著改善了县城面貌。2015年,全县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,容纳人口22万人。

    此外,该县城乡统筹建设力度加强,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。“村村通”工程全部完成,县乡柏油路实现连接贯通,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。随着东坑省级重点镇新区、文化广场以及杨桥畔镇文体活动中心和综合广场全部竣工,海则畔移民二区工程基本完工,林家湾、枣刺梁等移民工程顺利推进,靖边县新型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大力推进,土地整治项目和治沟造地工程纷纷上马,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稳步实施,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。2015年,全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.5%,走在了全省前列。

    发展环境持续改善 生活环境明显优化 形成生态建设与产业富民相统一的发展模式

    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靖边,在历史上饱受风沙侵蚀之苦,加之该县南部为白于山区腹地,气候恶劣,水土流失严重,全县生态环境脆弱。靖边人一直孜孜不倦地改善着所处的环境,“十二五”期间,该县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县域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。

    “这五年靖边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,扬沙天气明显减少,降雨明显增多。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靖边人,该县旅游部门工作人员贾鹏深有体会,“小时候,毛乌素沙漠里的黄沙一眼望不到头,现在几乎看不见明沙了。”在绿色、低碳、健康发展理念的指引下,靖边县按照“生态建设规模化,产业建设生态化”的发展思路,深入实施“生态立县”战略,初步形成生态建设与产业富民相统一的发展模式。

    五年来,该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5万亩,全县以灌木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7.3%;完成28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,新修和维修加固淤地坝249座,治理水土流失650平方公里;节能减排初显成效,万元GDP能耗及二氧化碳、COD、氨氮、二氧化硫等排放均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。同时,该县通过“四城联创”活动的开展,有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,倒逼推进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和“六小”行业整治等活动,使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,并获得“国家卫生县城”殊荣;该县扎实创建了省级生态镇5个,省级生态村8个,市级生态镇9个,市级生态村31个,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;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,年优良天数平均达到305天,在全省全市位居前列,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完全达标,生活环境明显优化。

    民生福利大幅提高 幸福指数节节攀升 教育、社保、医疗、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力

    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靖边县在教育、社会保障、医疗、文体事业等各项事关老百姓幸福感、满意度的社会事业上持续发力,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红利。

    在靖边县,有这样一个幼儿园,它有二层的粉色小楼,活动场地全由塑料草皮铺就,院子的一面墙壁是用软垫做成的卡通攀爬墙,院子中央放置着多组大型玩具,有沙池、嬉水池、小小的蔬菜“大棚”……看到这些,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是一所位于靖边县东坑镇的乡镇中心幼儿园。“东坑镇中心幼儿园于1996年成立,2009年进行了搬迁扩建,现在硬件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。能有好的条件,都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投入。”该幼儿园李园长说。

    而像这样设施完备、教学思路清晰的乡镇幼儿园,靖边县共有15所。近年来,靖边县全面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政策,全面推进学前三年行动计划,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体系,全县学前教育实现快速发展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0%,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,开创了“广覆盖、保基本、有质量”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
    学前教育只是靖边县实施教育惠民优先的一个缩影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该县财政性教育投入逐年增加,“三个增长”“两个比例”全省领先,教育改革不断推进,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,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    在就业、医疗卫生、文体事业方面,靖边县也取得了长足发展,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“广场宽敞了,风格很独特,在这里锻炼身体,心情很舒畅。”家住靖边县城长城路百福宁小区的张树林,每天早晚都要到该县综合文化广场散步健身,可在一年以前,这个广场还隔档未拆,功能不全,路过这里的市民都希望这个广场早点开放。如今,靖边县文体事业日益丰富。重新改造完善了县城综合体育场,影剧院改造工程投入使用,博物馆即将完成,西新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获得批复,建成标准化镇文化站10所,农民体育健身广场30多处,农村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、农家书屋等项目进展顺利,广播电视及数字微波信号覆盖率均达95%以上。

   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靖边县就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城镇新增就业15396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30.7万人次,培训待业青年、农民工7.1万人次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9%。社会保障提质扩面。靖边县民生保障事业持续发展,全县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7.4%,城乡居民社会养老***实现全覆盖,各项社会***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率达到100%,该县还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制度,细化和规范了临时救助制度,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602套90多万平方米,先后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5个,大幅提高五保供养标准。

    此外,医疗计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。县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,妇保院迁建项目一期工程主体竣工、二期工程全面启动,中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,改扩建镇标准化卫生院10所、新建规范化村卫生室66个,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,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,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%。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,顺利通过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验收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.94‰。

来源:榆林日报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
""